常见症状:高热、缓脉、肌痛、剧烈头痛、畏光、皮肤黏膜出血、视网膜脱离 潜伏期3~6天。骤起高热(38~40℃),可为双峰热,热程可达1周。并有畏光、剧烈头痛、肌痛及相对缓脉。常无皮疹,偶有皮肤黏膜小出血,罕见大出血。恢复顺利。白细胞计数减少,并发症可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及中心暗点,少数可致视网膜剥离,罕见脑炎(多发生于发热后3~12天)。
依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可作初步诊断。依病毒分离(取病人病初3天的血清接种于小白鼠),或双份血清特异抗体效价呈上升则可确诊。
需要与流感、乙脑、病毒性肝炎、布氏杆菌病、Q热、其他各种病毒性出血热等鉴别。
1.流行性感冒: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呼吸道症状较轻,高热持续2-3天后缓解,呈双峰热,确诊需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
2.乙脑:夏秋季流行,蚊虫叮咬,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征。一般无肝损伤和出血症状。
3.病毒性肝炎:起病初可有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和上腹胀不适。重症肝炎有出血倾向、肝性脑病,意识障碍,但无DIC出血表现。
裂谷热的主要传染源为疫源地的羊、牛、骆驼等动物,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引起,或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尚未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道。
(一)发病原因
裂谷热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白蛉热病毒属,呈球型,直径80~100nm。有长约5~10nm的长纤突多肽包膜,3个螺旋状的核体,含单链RNA基因组为L、M及S三个亚单位组成,多数病毒有三种主要病毒体多肽。该病毒在感染的细胞质中复制。在外界对脂溶剂如乙醚、脱氧胆酸盐及对热敏感。而在4℃可保存数月,-20℃可长期存活。56℃ 3h后,血清中的病毒可恢复活力。
(二)发病机制
列谷热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推测是由病毒对肝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直接侵犯和免疫因素的参与。
病理改变为皮肤、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
1、对症和支持治疗
(1)高热:给予物理降温,也可使用小剂量解热镇痛药,避免大量出汗。
(2)呕吐: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
(3)出血:发现DIC,可早期用肝素钠,应用止血敏、维生素C等,补充血容量、血浆、白蛋白、全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替代疗法治疗DIC。
(4)肝损伤:保肝、退黄、营养支持,可用甘草酸制剂。
(5)颅内高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节律、瞳孔等变化,予20%甘露醇(1-2 g/kg)快速静点脱水,必要时每4小时一次。
(6)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高血钾等积极行血液透析。
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在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中有抗RVFV作用,可考虑在早期试用。
裂谷热的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应在动物疫情发生前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
(1)避免与患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灭蚊防蚊。
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人用疫苗。防护措施主要为:
(1)在屠宰及出栏患病动物时做好个人防护。
(2)采取个人防蚊措施。
电话全程免费,可以放心接听!
预约咨询
微信扫一扫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