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子宫肌瘤,它可是子宫恢复的“拦路虎”。倘若在你产后恢复阶段出血量过多,并且在产后半个月抚摸下腹仍然有硬物,这或许就是子宫肌瘤在作祟了,赶紧到医院进行治疗吧。
2.产妇年龄自身原因
“大功臣”的恢复跟产妇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倘若产妇年龄太大,或者身体素质不佳、流产过多、生育过度,或者是生了多胞胎等等,都会影响恢复的进度。
3.胎盘或胎膜的残留
倘若子宫没能将胎盘和胎膜挤出,使它们仍然残留在宫内,就会导致下身不断出血,甚至会引发身体上的“血崩”。
4.排尿困难
生完宝宝后,倘若你排尿困难,体内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膀胱就会过分丰满,子宫难以恢复到原先在盆腔的位置。
5.合并子宫内膜炎或盆腔内炎症
倘若你不好好呵护这位“大功臣”的话,就会引发这两种妇科炎症,并导致下身不断出血。
6.子宫蜕膜脱落不全
女性在生完宝宝7天左右,蜕膜就会基本脱落,倘若这个时间段未能全部脱落,就会造成产后出血。
7.子宫过度后屈
直接导致女性体内的恶露无法被正常排出。
产后子宫的复原主要包括子宫体,子宫颈和子宫内膜三部分。子宫恢复主要是动作的持续收缩,从分娩时将胎儿及胎盘挤出,接着将恶露排出,此后子宫不断收缩形成血块达到止血效果。最后,子宫再次挤压,将血块排出使子宫体积缩小。
1.子宫体的恢复
胎盘娩出后,子宫会即刻收缩,可以摸到腹部呈球形很硬的子宫体,其最高处与肚脐水平同高。之后,子宫体高度每天会降1-2厘米,约在分娩后10-14天,子宫变小降入小盆骨腔内。
2.子宫颈的恢复
生产刚结束后时,因为子宫颈充血水肿,而变得极其柔软,子宫颈壁很薄,7天后才能恢复原状。7-10日后子宫颈内口关闭,直到分娩后大约4周,子宫颈才能恢复正常大小。
3.子宫内膜的恢复
胎盘、胎膜与子宫壁相分离,经由母体排出后,会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长出新的子宫内膜。分娩后约10天,除了胎盘附着面,其余部分的子宫腔会完全被新生的内膜覆盖。刚生产后,胎盘附着部分的子宫壁面积有手掌那么大,产后约2周,直径缩小到3-4厘米,直到产后6-8周愈合。
产后子宫恢复是否良好,可由以下两项表面指标做出判断:
1.触摸子宫
刚生产后,女性需检查子宫底,可从肚脐处摸得到,如果恢复良好,则在两星期左右就无法摸到子宫,除非是有子宫肌瘤。
2.观察恶露颜色
产后,女性要仔细观察恶露的颜色,看看是否是按照鲜红,暗红,深黑,淡红色,无色这样的变化顺序,倘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去医院检查。
1.坚持母乳喂养:产后坚持母乳喂养,这对子宫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因为,在乳头和乳晕上有着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宝宝的吸吮刺激可以通过这些感觉神经末梢传入脑部的垂体后叶,使催产素合成增加,并释放至血液循环后促进子宫肌肉的收缩,进而加速子宫的复旧。但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一些产妇却由于担心影响乳房的美感而在产后拒绝母乳喂养,或者因为剖宫产术后早期伤口疼痛,未能及时开奶,最后因乳腺管不畅而影响了乳汁的分泌,最终不得不终止了母乳喂养,宝宝失去宝贵母乳的同时,也影响了母亲的康复。所以,建议新妈妈们要尽可能地坚持母乳喂养,不论对新生宝宝还是对母亲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新妈妈们也要保持愉悦的心情,以便更好地促进母乳喂养及产后子宫的恢复。
2.产后按摩:新妈妈们在生完孩子后,可以经常在自己小腹上顺时针轻轻地按摩,通过在按摩过程中对穴位的刺激,间接增强子宫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宫缩,再加上适当的按摩压力,可以帮助子宫内淤血的排出,从而有利于子宫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此外,女性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腹壁、盆底肌肉及筋膜都会受到明显的牵拉而呈现出松弛的状态,产后如果对骶尾部进行按摩,也可以促进盆腔肌肉的收缩,增强筋膜张力,从而带动子宫韧带的运动而达到消除盆腔淤血,最终也是可以帮助子宫恢复的。
3.中药足浴熏洗:目前有些医院的产后康复科有对产妇采用中药制剂浸泡双脚的方法,这其实是通过在足浴的过程中,利用水的温热作用对足部的穴位经络等进行刺激,使得全身血管扩张,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恢复脏器正常的功能。而且这些中药制剂里的成分对子宫的复旧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说益母草有活血化瘀、促进瘀血、恶露排出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功效,既可补产妇产后之虚,也可祛除产后之瘀。
4.低频脉冲电疗法刺激:有条件的产妇也可以通过产后康复治疗仪的低频脉冲电疗法刺激来促进子宫恢复,这种治疗方法相对来说比单纯的按摩或运动效果会更明显一些,它主要是通过低频电疗刺激来改善微循环和盆腔肌肉,从而带动子宫的运动,并促进宫内淤血的排出,进而达到子宫的恢复。
产妇把手放在肚脐周围,触摸寻找子宫位置,如感觉不到腹部有一个圆形硬块,就需要做子宫环形按摩,借此加速子宫的收缩。子宫收缩的同时,恶露也会随之排出体外。由于子宫变硬表示收缩情况良好,所以,自然产的产妇在产后24小时内,应随时按摩,必须做到子宫变硬才能停止。
1.胯部牵拉。平卧,一条腿弯曲,另一条腿伸直并屈曲足部,即足跟用力向前,使这条腿扭长,然后再向回缩,使腿缩短。注意膝盖不要弯曲,背部也不要弓起。
2.踏步。平卧后双脚前伸活动,也可抬起,上下踏步。这是产后可以做的第1项有助于防止踝关节和足部肿胀的运动。
3.猫步练习。双手双膝着地,背部平直,双手正好垂直于肩。向前蜷起一条腿,使膝盖触到前额,现将腿向后上方伸直,抬头伸长颈部,注意从头到脚跟形成一条直线,维持几秒钟,放下。交替做另一侧。
4.起步。坐直,双臂在胸前抱拢,吸气,骨盆向前抬起,再慢慢向后,直到腹部肌肉紧张起采,维持一段时间。此时尽量保持正常呼吸。坐下、放松。
5.仰卧。平卧,双膝弯曲,两臂平伸放在大腿上,抬起头和双肩,使双手触到膝盖。当孩子3个月时,可以试一试盆底肌肉。双腿离地向上跳,同时用力咳嗽,如果有小便失禁,就应经常做盆底肌肉练习。6个月时如仍无好转,就应去看医生。
6.腹肌。平躺在床上,双膝屈起,双手放在腹部。收缩臀部,将后背压向床面,然后放松,多次反复。同时也可做盆腔练习。
电话全程免费,可以放心接听!
预约咨询
微信扫一扫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