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发病原因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它灭活,但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以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以长期存活。
1、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到5天。
轻症患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中药等,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作用。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复发。常用的药物有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抗感染治疗:局部可用漱口药物含漱、涂抹。支持疗法:加强营养、补液。并加强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
1.婴儿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进食有关的东西。还有一些经常接触的地方也不能放过。
2.只要宝宝没发烧,户外活动是可以进行的,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的地方非常适合患病的孩子去散心,但是尽量不要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或者将病毒带给其他人。
3.常备生理盐水,吃东西前后都给宝宝漱漱口,如果宝宝太小还不太会漱口,就用医用棉签沾上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患处。给孩子准备食物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开辛辣生冷、难消化、难咀嚼,应该以温和可口为主,以免刺激到患处。
4.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小朋友,一定要将患儿和健康的宝宝隔离开来。
5.家里的空气要保持流通,孩子生病期间不要请别人来家里做客,爸爸们也尽量不要在家中抽烟,防止污染空气。
6.宝宝的衣服不要裹太紧,贴身衣物一定要柔软舒适,勤换洗,然后在阳光下暴晒,床垫被褥也是一样。
7.宝宝的粪便要及时处理,尤其是残留在臀部的便便要清理干净,保持臀部干净卫生。
8.如果孩子的皮疹诱发了新的感染,可以抹一点1%的甲紫。
电话全程免费,可以放心接听!
预约咨询
微信扫一扫
400-080-8850